语不惊人死不休(320)光锥里有既定的命运,我的碗里有一整条清蒸的鲈鱼。 生活: 1. 保持快乐的秘密:不要过度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太过于迁就别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 同样是面对一份熔岩巧克力蛋糕,一个人热爱甜食的人看见,内心瞬间就会产生欢喜和渴求的心,认为这是难得的美味。而换做是一个正在减肥的人,内心瞬间就会产生排斥厌恶的心,认为这是有人想要……
自己学,向他学 文/贾刚 近几年,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好些了,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借由传统节日来表达一下快乐的祝愿,越来越流行了起来。 时间也已经来到了2023年的年中,过去的半年,没有了疫情的限制,大家的心气却也没能持续刚开始解封时候的高涨,预期的各种复苏似乎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经结束。钱袋……
真正要做的事,连神明都不要讲 文/千木 你的心很贵,所以一定要去装最美好的东西;你的情绪很贵,一定要接近让你愉快的人;你的时间很贵,一定要留给有意义的事情。你的一切都很贵,所以要留给值得的人。 真正要做的事,连神明都不要讲。不要把你的计划告诉任何人,只让他们看到结果。 你真正要做的事,连神明都不要讲,……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文/积雪草 所谓敬畏,其实就是人类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敬”为尊敬,“畏”为畏惧,合在一起是“既尊敬又畏惧”。“尊敬”这两个字是后天修为,“畏惧”这两字是与生俱来的。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走得远,走得稳。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知道敬……
从“吃”的智慧到“食”见生活:人生少不了这样一场“口福” 文/廖超国 读罢烹饪名师李继强先生的《吃的智慧》和《食见生活》两本关于饮食文化的书,真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原来我们每天都要”吃“的这件普通的事,到了李先生的笔下,变得完全超出你的想象。吃是俗事,但能把吃写得那么有趣、有味、有料而美妙却是学问与艺术了。随意翻开这其中的哪一本,……
失去的本质是要让我们慢慢地学会接受 文/廖超国 人生有很多悖论,比如得到和失去。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喜欢得到而害怕失去,总是过于在意得到,而不太愿意接受失去。总会因为得到而欢欣,因失去而沮丧。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一个不停拥有又不停告别的历程。告别娘胎,我们来到世界;告别童年,我们逐……
东坡最后的话:著力即差 文/德鲁伊 东坡将逝,弥留之际,维琳方丈在其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学士不要忘记西方啊。)。苏轼喃喃回应:“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西方世界不是没有,但却是不能使力的)。友钱济明亦凑近他的耳朵说:“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须著力。”(先生一生都在践行于此,此时更应该使……
做事不“着相”,想通这四点 文/雪梅 “浮生着甚苦奔忙”,每个人都在各自的生活中劳累辛苦,工作也好,生活也罢,终究还是要靠一件一件事情的完成来实现。是循规蹈矩,还是有所想法,是漫不经心,还是全力以赴,虽然最后都取决于自己,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会有太多的事情牵绊着我们,导致最终事情也许不了了之,也许只是过客一……
生活中的智光 前言:廖超国先生写的《纵然人生有太多无可奈何,你也要坦然面对而挺过》读后心情有点沉闷,有些压抑,我对人生有不同的解读,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是内在的美好,将它取名为禅的“智光”,于是抓紧时间写下自己的人生体会。 但收笔后却发现这么做是一种“执”,一种认定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执”。是执便有……
何处惹尘埃 文/关中人 何为尘埃?尘埃即客尘,客即不常住;尘指尘劳,烦恼的意思,烦恼即智慧。烦恼不常住,觉了即是智慧。 此话题即是尘埃,尘埃从何处来?从读者自性宝藏中生出。自性为什么会生出尘埃?因为自性能生万法,一尘埃何足挂齿。再问:为何此自性不生别的,但生此尘?因为缘起,当你看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