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岸读书,一如既往。

教育,就是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2023-06-05 . 阅读: 7,968 views

文/寻找

这是个怎样的世界?这是一个大命题,任何一个形容词都是正确的答案。

最近陷入教育的迷茫之中,认知中有三类教育理念。一是自由教育,以自由发展理性为目标的教育,如湖南的覃山学校,关注了此学校的公众号,此类学校最大限度地“让孩子是孩子”,可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毕竟是小众学校;二是少数的“优质学校”,此类擅长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一个市级或区级有那么几所;三则是剩余的“大多数学校”,挂着“素质教育”的旗号,继续着“应试教育”的老一套。

曾听过一句话,亲子关系是一场双方的修行。对此,我感同身受。在生小孩之前并未接触过任何教育理念,孩子落地之后,开始慢慢学习,不断在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操作。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如果照搬书上的理论,而不考虑自身的情况,效果便会适得其反。因为,实施教育要综合考虑养育人性格、教育背景、经济条件等等内部外部因素。

如近年来比较火的明星带娃模式,我等平民根本无法效仿,理由之一便是没有优渥的经济条件;又比如《李镇西教养记》《傅雷家书》,也无法去炮制,因为自身非高知;即使是自己向往自由教育,想让孩子上非体制学校,看着学费也会望而却步,这又是一个考验经济实力的选项。

那么,像我这种知识不多钱也不多的人该如何培养孩子呢?

闭上眼睛,想了一下。

排在第一位的,毫无疑问是强健的体魄。运动,我觉得很重要。毛主席在1913-1918年便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体育者,人类自其养生之道也,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我们搞体育运动,不是未来当选手,出风头,而是为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

其次,健康的心理。比如孩子,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面对强者是否有不卑不亢之心,面对弱者是否有同理之心、同情之心。

其三,自理能力。热爱劳动,能逐渐自理,继而帮助他人。

然后,第四......

第五......

第六......

在这些之后便是成绩。考试的得分是表象,要去分析分数背后的原因,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掌握-熟悉-运用,这些都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分析潜在的问题。

选择一种合适的教育方式,也就是在这浩瀚世界之中选择一种生存方式,无论选择哪一种,都会有所得到有所失去,重要的是,问自己的心,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左岸记:教育是一个家庭整体的实力体现,教育涉及方方面面,要是无法全面发展,至少要有一项比较突出,这样在漫长的教育路上,才会有所成就,进而从教育当中获得乐趣,才会持之以恒地投入,进而获得你想要的。

左岸

爱读书,爱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