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岸读书,一如既往。

读《西游》,读的是人生现实

2021-08-17 . 阅读: 5,531 views

文/曾鑫林

对于四大名著,小时候最推崇的是《三国演义》,因为故事情节有趣充满智慧与计谋,最轻视的是《西游记》,主要是受电视剧和动画片的影响觉得《西游记》偏低龄化只是看个热闹,最读不懂的是《红楼梦》,半白话半文言的看到开头以为是少儿不宜的爱情小说,最不喜欢的则是《水浒传》,通篇粗话不断,一直打打杀杀。

如今把它们重读一遍,感觉却是大不一样,《西游记》看似魔幻,实则无比现实,看似孩童读物,其实纷繁复杂充满未解与隐喻。

全书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除魔取得真经的故事。在取经之前讲的是天生石猴孙悟空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因是因为自身法力太强惊动天界而被天界所忌惮,进而进行招安,封了官职放在身边,如果孙悟空安于弼马温的职位,那么双方相安无事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可是当孙悟空知道弼马温只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小官时,立马反出天庭,他不堪低人一等,也不堪受束缚被约束,他要的是与天平齐,他要当齐天大圣。虽然随后天庭给了他齐天大圣的虚名,可是在大闹蟠桃会后与天庭的矛盾还是不可避免的爆发了。花果山上四大天王,十万天兵围剿,降妖柱上刀砍斧剁,火烧雷打,八卦炉中烟熏火烤,既然天要灭我,那我就踏碎那凌霄殿,捅破那九重天。

在如来出场之前,孙悟空是天下无敌的,四大天王、十万天兵都不是他的对手,刀砍火烧俱不能伤其分毫,取经之前的孙悟空是一往直前不计后果的。取经之后我们看到的孙悟空却是瞻前顾后束手束脚的,是五百年的时光太久磨掉了锐气,还是五行山太重压垮了脊梁,亦或是花果山化为焦土的代价太过沉痛,我们总感觉被唐僧放出来的孙悟空再也不是曾经大闹天宫的那个齐天大圣了,他变成了西行取经的孙行者。他知道了天高地厚自此再不会反上天庭,他学会了尊卑礼教碰到玉帝会唱个诺,碰到观音会纳头下拜,碰到山神土地也会棍棒威胁……,他再也不是那个十殿阎罗也可打将进去,西天如来也可挑战的石猴了。

为取得真经师徒四人加上白龙马聚齐,一路西行,如果说唐僧的任务是取得真经,那么悟空、八戒、沙僧的任务则是降妖除魔保护唐僧。然而说到降妖除魔,那么到底什么是妖,什么是魔?取经队伍中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原是卷帘大将,他们都是人类,白龙马可以看作是图腾,孙悟空是天生石猴,如果说非人就是妖,那么孙悟空不也是妖吗?就连二十八宿之一的昴日星官实际上也是只公鸡。在降妖除魔的过程中除了私自下界的神仙坐骑、仙女童子这些有后台有背景的“妖怪”,其他的基本全都被乱棍打死,那么妖与妖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在这里我们看到来历与背景十分重要,有来历、有背景的妖怪总能在最后一刻被天上的神仙带走,没有来历的直接一棍了事,在天界这个体制内可以做官、可以成仙成佛,体制外则是赶尽杀绝。所以从某个层面上讲孙悟空也是被招安了,在成为孙行者的那一刻起他也被纳入了天界这个体制内,孙悟空的高光时刻是大闹天宫,至暗时刻则是被封为斗战胜佛之时,“斗战胜”三字斗的是同为飞禽走兽修行幻化成的“妖怪”,斗的是之前还跟自己称兄道弟的牛磨王之类。

看到最后我觉得西天取经实际上是借唐僧之手将西方佛法传入东土,借孙悟空之手将非我族类,非我体制内的大小群妖全部消灭,自此西方求佛之路畅通佛法普渡,自此“妖魔”尽除天下太平。

取经的路上唐僧虽是师傅,然而更具佛性的却是孙悟空,并且在唐僧意志消沉的时候多次点醒唐僧,如乌巢禅师这一段。孙悟空常常念及师傅之恩,然而极少有唐僧怜惜徒弟之情,只在遭难之时才想起这悟空徒儿的用处,与之相比我觉得孙悟空这只猴子身上反而有更多的人性,唐僧的几次流泪多与遭遇困厄被妖怪抓住危及生命有关,孙悟空的流泪一次是被师傅赶走而流泪,一次是误以为唐僧遭难被妖怪吃掉而伤心落泪,唐僧是铁石心肠,孙悟空却是有情有义。另外书中对唐僧的描写多次出现白胖和尚这几个字眼,我们不禁疑惑十四年的长途跋涉唐僧为何即没晒黑也没变瘦?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唐僧有跋山涉水艰难困苦的一面,亦有养尊处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一面,有善良慈悲的一面亦有冷漠无情的一面,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一面,更有贪生怕死的一面。反而是孙悟空英勇无畏,足智多谋,并且还多次惩恶扬善,上救皇帝,下救孩童,因此在我们心目中英雄形象要更为高大一些。

师徒四人包括白龙马无一不是形象鲜明,在这里我们暂不一一细说,西行路上他们虽然名为师徒实则相互成就,有悟空、八戒、沙僧、龙马保护唐僧取得真经,同时也是因为在唐僧的带领下西行取经遭九九八十一难他们才能积功德修正果。

读《西游》读的是人生现实,你以为自己很强大,其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以为凭一腔热血,一个筋斗就到了西天,现实却告诉我们你必经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到达终点。

孙悟空的经历如同我们的人生一般,大闹天宫时的悟空是少年的我们,以为只要有热血有理想我们就无所不能,无所畏惧。遇到如来时的悟空是我们的青年,开始知道天高地厚,开始品尝到失败的滋味。取经路上的悟空是我们的中年,历经磨难负重前行,举起棍棒时处处受阻,解决问题时不仅要靠个人能力还得学会人情世故。成佛的悟空是我们的老年,看透世事,功德圆满。或许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条“取经路”,就是一部《西游记》。

左岸记:这四大名著都值得一读再读,因为不同时期读到的会是不同的样子,最近和小治一起看《水浒传》(中考要考),还发现了一个乐趣,就是看名著还可以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一起看,然后你就会发现,大家看到的东西也很不一样,一边看一边讨论每个人物的形象,能更多角度地去丰富彼此的思考。

左岸

爱读书,爱生活!

1 Comments On 读《西游》,读的是人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