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感而发一下:
好久没有分享技巧类文章了,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个信息技术教师了,也许像我这样游离于文字间的理工科生算得上另类吧!
在学校,作为电脑技术型人才,人们是不可能拿什么人生大问题来与咱讨论的,被人问得最多的自然就是电脑上面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咱们当然不能那么容易就被问倒了。可以说,每一个技术控者都有自己的能手绝活,在他们面前,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回到正题:
下面是在阮一峰分享的秋叶的排版心得,总结为六个原则:对齐,聚拢,重复,对比,强调,留白。——这将让原本混乱的版面变得生动有序:
一、对齐原则
相关内容必须对齐,次级标题必须缩进,方便读者视线快速移动,一眼看到最重要的信息。
二、聚拢原则
将内容分成几个区域,相关内容都聚在一个区域中。段间距应该大于段内的行距。
三、留白原则
千万不要把页面排得密密麻麻,要留出一定的空白,这本身就是对页面的分隔。这样既减少了页面的压迫感,又可以引导读者视线,突出重点内容。
四、降噪原则
颜色过多、字数过多、图形过繁,都是分散读者注意力的"噪音"。
五、重复原则
多页面排版时,注意各个页面设计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另外,在内容上,重要信息值得重复出现。
六、对比原则
加大不同元素的视觉差异。这样既增加了页面的活泼,又方便读者集中注意力阅读某一个子区域。
下面用一个PPT的例子,演示排版六原则。
上面这张ppt有两个毛病。一是字数太多,抓不住重点;二是右边没有对齐,使得读者的视线只能一行行地从行首到行尾移动,不能直上直下。
现在进行修改。
- 第一步,根据"聚拢原则",将六点分成六个区域。
- 第二步,根据"降噪原则",将每一点分成"小标题"和"说明文字"两部分。
- 第三步,根据"对齐原则",将每一个部分、每一种元素对齐。
- 第四步,根据"对比原则",加大"小标题"和"说明文字"在字体和颜色上的差异。
- 第五步,根据"留白原则",留出一定的空白。
页面的可读性大大增加。
扩展:
这些原则也可以用于PPT以外的排版当中,比如下面这个简单的求职简历:
进行一下简单的排版,还是一张表格,还是黑白配色,没有使用任何图形元素,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还意犹未尽:
- 可以看看这份“大乘起信”的PPT设计中的图片处理
- 百度文库的PPT排版技巧
哈哈,正要做简历的人表示受益匪浅啊
不错,总结得很好。自己经常用但老觉得有些不满意,以后试试
很受用的技巧,左岸兄的专注与执着非常值得bloggers学习。
前两天刚有人分享给我,之前一直关注秋水秋叶的博客,后来自己懒了,也就。。你懂的
哎,最近写论文又看到了,而且觉得ppt应该是项基本技能,而自己在大学几乎没怎么用过,所以也该好好学学
就平时自己做课件情况来说,做一个好的ppt要耗费很多精力,还有自己的创意、颜色搭配等多种技巧~
简历一般不用ppt做的
很好…平时经常帮老板做PPT,但是还是存在不足…共勉
呵呵,改口味了,不错!
PPt很强大哈~这个排版不错,改变以往死板的模式,以后可以多试试
天天在google reader里读你转的文章,真的挺不错的,受益匪浅!今天我也来留言一下,以表感谢。^_^
Pingback: Tweets that mention PPT排版原则与技巧 - 左岸读书_blog -- Topsy.com
真的很不错,哦,学到了很多排版知识,对工作很有用,谢谢了
ppt的排版真的非常讲究,好好学习一下。
先说一下:这段时间找工作呢,本来我的简历自己觉得做的够可以了,但看了秋叶老师弄的上面那份简历,觉得在视觉清晰和信息获取度上我自己做的相对差多了。于是花了一两个小时彻底改观了一下我的简历,按上面的原则。然后投了一份,估计五分钟时间都不到,我就接到那家公司的面试电话了,当时那个惊讶啊~~可惜,因为待遇问题,谈到最后我放弃了那份工作~~哈哈
这个可是好东西~以后做ppt就参考这原则了
你的游离不算另类,我也是理工的,却干起了语文教师,哈哈。。。
适合做自己的文档就行。
本来我的简历自己觉得做的够可以了,但看了秋叶老师弄的上面那份简历,觉得在视觉清晰和信息获取度上我自己做的相对差多了。
既然ppt都介绍了,能不能顺带介绍 office其他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要点……忽忽……
@你的仙女 @你的仙女, 如果你喜欢一些office其他的技巧,可以在ican的目录里找一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哟。
一直在学习中……
学习中~~~~~
好东西,学习中。
之前做了很多PPT,看了以后真的受益匪浅,O(∩_∩)O 感谢
干策划,天天要用PPT,学习并实践中,谢谢左岸!
哈哈有例子才生动,收藏了,最近俗事缠身,今天出来冒个泡。
@沈陆一 @沈陆一, 亦然!俺的google reader都蒙上厚厚的一层灰了。
在学校里没见过一个能把ppt做的很好的老师。
一直都想学PPT就是学不会啊!
精简实用
平时经常帮老板做PPT,但是还是存在不足…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