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经常感叹,为什么中国只能跟着国外跑?几乎新的商业模式,都是老外创造的,几乎新的产品模型,都是老外创造的.
经常看“分享网络 2.0”、“天涯海阁”等介绍新网站的博客,发现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几乎都是国外的。国外的网站,很多功能单一,形式单一,甚至整个界面都很单调,但那种创意,那种创新的精神,真令人赞叹。
在这里不想讨论copy是好还是不好,也不会举腾讯“抄袭”更成功等案例,只是想从一个小角度来讨论,在中国那么大的市场,为何创新的产品很少?
下面讲一个事情,背景是两个人在做关于产品设计的讨论,其中一个人想做一个比较酷的功能,另外一个人则打击了,说目前的市场那么大,没必要做这种功能,还不如搞个什么投票,把一帮人吸引过来投票增加流量。
一个电视节目讲国庆黄金周,很多数码产品不是在降价,而是在涨价,嘉宾说没看明白,一个业内专家说,黄金周,市场很火爆,根本不需要降价,反正你不买,后面10个人等真买。反而是在日常降价促销的更多,条件也更优惠。
听 到这里,感觉就是,市场越大,其实是越不鼓励创新的,而是鼓励粗放型运作。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只要上一个什么产品,有一个比较大的平台马上就能成 功,根本没必要去想创新的事情,另外国外有很多成型的案例,又要自己去做什么创新呢?直接copy就好了,因为这个市场要的是“快”,只要能快速上线,快 速获得首批用户,就能快速赚钱。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影视剧行业,美国的电视剧,一个《越狱》,拍无数季,只要收视率不跌就一直拍下去,一 个电视台可能就靠一部剧活着,为了收视率,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剧本。中国的电视剧,没有什么延续性,搭个班子,拍完卖到无数电视台,只要能跟几个电视台搞好 关系,再烂的剧也能赚钱。
网络游戏行业同样如此,暴雪出一个魔兽,卖无数年,无数年可能靠着几款游戏活着,不断优化提高可玩度。在中国,是一家公司无数款游戏,而这些游戏都很雷同,反正关掉一个又能换个包装再做一个。
粗放型的市场,是不鼓励创新的。所以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创新反而没有跟着发展,奇怪,也不奇怪。(或许我们可以想想钱老最后的提问?)
来自:布棉——为何新的互联网模式都是老外创造的?
哎,是没看明白啊
只能说明市场不成熟而已。
从百度搜索一下。同一个关键词会出现相同的文章有多少!!!!!!!!!
刚看了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不同》,讲到苹果公司6年工作经历,发现苹果是创新典型的代表。追求极致和完美,不顾成本的去开发新的玩意。虽然93年到96年上千个创新项目没有多少落到实处,并且使公司处于市场疲软的状态,但这种创新理念的传承在乔布斯归来后依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股票翻了12倍。国外多是技术驱动的,而国内,人太多了…做什么都有市场。
@ps @ps, 还是希望有部分人能全力支持部分人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创新不能只是口头上讲讲,只有动真格的才能出效果。
@左岸 @左岸,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只有动真格的才能出效果。
想起了二句话
一直在模仿,从没超越过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keon @keon, 你说的是他们吗?
篮球界的:迈克尔·乔丹
足球界的:罗纳尔多
娱乐界的:迈克尔·杰克逊
拳击界的:迈克尔·泰森
赛车界的:迈克尔·舒马赫
田径界的:尤塞安·圣莱奥·博尔特
@左岸 @左岸,苹果啊!乔布斯
人多经常会造成一种怪异的现象
中国人习惯模仿,现在千千万万的人在模仿淘宝。
只要一开始有模仿者获得成功。。就会有更多人跟上
@A.shun @A.shun, 我想如果真能模仿成功,也赚了钱,那么下阶段最好开发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可能和版权有关系,国外版权保护很重视很重视,哪怕一张图片都会告上法庭,法律也比较完善,中国是有钱人的模式.只要赚钱,不图创新
@单点日志 @单点日志, 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互联网的哪个产品是从中国走出去的。那这些标准都拿在别人手中,中国在互联网上的优势也就都没了~
难道模仿也上瘾,我想创新更有快感吧……
也许是怕走弯路,急功近利心态使然吧
@lxqjiayou @lxqjiayou, 或者一个创新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得到投资都的肯定,常常是还没出门就烂在家中,而急功近利却也是很好的解释。
老外的很多品质是我们现在很缺乏的。
@浅笑无声 @浅笑无声, 我们人多是优势,却也是劣势,在中国的互联网上随便一个应用好像都有点市场,却又很分散。
缺乏创新的土壤。
Pingback: Tweets that mention 为何新的互联网模式都是老外创造的? - 左岸读书_blog -- Topsy.com
前不久看过一篇文章叫《诺贝尔奖背后的教育启示》,由此可见一斑。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学时光 @教学时光, 猜想一下,第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诺贝尔得主会在几年后诞生?我们需要的是不是如文章开头说这样的环境:
从日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善于自我反省和忘我工作之外,他们大多有着相对美好的童年,都喜欢亲近自然、探索自然,都喜欢阅读、善于阅读,而且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启蒙和引导角色。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这些获奖者无一例外地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保持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有优秀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得到了宽松而自由的学术政策的支持,并受益于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
模仿成功也不错的
杨振宁老先生说:未来二十年,中国会有本土科研获诺贝尔奖。我看未必。
依我看中国还不具备培育诺贝尔奖的温床
当然现在媒体舆论都在说要向诺贝尔奖努力,其实也不是为了获奖而努力,关键还是看能不能真的搞出东西来,
所以我说嘛教育是关键
@教学时光 @教学时光,
诺贝尔完全没有公平可言。
得与不得,只不过臆想而已,
只是国人期待白种人认同黄种人而已。
@铵铵 @铵铵,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搞个更公平、更有技术含量的奖出来,让世界的人们来争一争呢?
@教学时光 @教学时光, 那,我们要加油哟!
没有啊. 腾讯就是一个好例子..
@超人 @超人, 你是故意气我的,是不是?!
@左岸 @左岸, 在下不敢
是该放弃粗放型经济,发展集约技术型经济了!
@流叶逸 @流叶逸, 嗯~
你已经精通这两种经济模式了,这里给其他人介绍一下: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资、扩大厂房、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外延型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粗放型经济是与集约型经济相对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内涵型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老外30多岁的都还在开发,中国30多多要么转了要么管理去了,其实30多继续开发积累了很多经验,看待一个项目很容易从全局去把握
@junjun @junjun, 说的极是,比尔大叔虽是干管理的,但人家技术也是搞到50几岁才退休啊!
国人人多 竞争激烈
生存下来是首先要考虑的
@飞晏 @飞晏, 那生存得很好的应该有这份责任了吧?
主要是,有钱的不研究,研究的都快饿死了。
@多宝街 @多宝街, 呵呵,你的多宝街又在模仿谁?
其实不是中国网络抄袭,是中国网络比别国发展的慢啊。。。起步就慢,自然别人做好的东西直接拿过来用,不过我相信还是有创新的,这种距离在慢慢的拉近而已。。。
@网络专家 @网络专家, 也许只有技术前沿的工作者最清楚~
他们最好不定时地放出些产品让我们试用一下,让我们能看到希望~
看不出个什么和什么,就是知道,留言挺麻烦的.还必须输入名字…
@muxiaku @muxiaku, 不会吧,难道你的博客留言不须输入名字?
也说不上是为什么,感觉上整个环境制约了创新
这个环境包括很多方面
包括中国网络刚起步,网民素质普遍不高
包括中国人对网络的不信任态度,我认为这个需要网游公司来负责
包括整个大的竞争环境
包括网络公司员工的工作方式。。。
中国是刚从极权走出来的社会,至今都一直在树立权威,绝大数中国人包括我在内都缺乏“怀疑精神”,这不是个鼓励创新的环境
@知行 @知行, 中国人这么多,思维反而被限制住了吗?不过,我有体会,就是我做什么事,都是要小心翼翼的。
杨振宁就知道拍GCD的马屁罢了。
反正他也看不到,所以爱讲蛮讲。
不是偶看不起自己的国家,就现在这种教育,就算弄个奖回来也没啥好的。
鼓励有条件的朋友都找个机会到国外去看看
@Echo @Echo, 呵呵,你这家伙!
我觉得网站做不过外国有原因,我们的大学计算机专业并不教作网页,也没有use interface的课。不过做网页大概只是个基础,我在韩国这边也没有发现这门课。
@Seamoon @Seamoon, 还是希望大学生们在学生的过程中能多些实战~
也就是能从学课程转变为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