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渊的投稿。
生命的动力不应该来自远方的目标,而是你的内心开始。
人生不是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的,不是来自于别人对你的认可,真正的动力来自于你对自己的认可。
什么才是成功的人生?
现在的我,会这样认为,成功的人生不是实现了你设立的某种比较远大或者某些现实的目标,比如建立一个公司,比如赚多少钱,比如有一个很好的家庭,比如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比如让别人都尊重认可你,比如……
前两天与一位与我有许多相同教育观念的家长聊天,她说她希望将来她的女儿能够自己决定自己要学什么,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按照家长或他人的意愿去做。
于是我谈起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说这一理念真正伟大之处是让每个不同的孩子自由生长成他们应该成长成的样子。
我举了个例子,比如这个孩子是一颗萝卜种子,那他就应该努力自由生长成为一棵他所能长成的最好的萝卜,如果这个孩子是一颗青菜的种子,那他就应该成长成一棵他所能长成的最好的青菜!
切记,不是最好的萝卜青菜,而是他所能长成的最好的萝卜青菜,他不需要做世界上最好的萝卜青菜。
他只需要较完美地实现自我就行了,不必和别人比!
而不是,不管他是萝卜种子还是青菜种子,一律必须长成一个样子,必须长成西红柿的样子!
你自己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你自己成功了,你就成功了——你的人生就成功了。
回归到那句话——Be the best you can.——做最好的自己。
由于受到了成长环境,文化,历史的影响,我们一味地追求一些看似已经树立在遥远处的现成的目标:工作,钱,房子,家庭,朋友圈,地位,名声……
为了达到那个或遥远或高高在上的目标,我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快乐,牺牲自己的心灵,甚至牺牲某些人性。
有谁在倾听自己内心的召唤?
有谁知道自己的内心究竟渴望着什么?
我们需要成长成我们内心所希望的那样,而不是别人所希望的那样。
我们需要做内心所渴望的事情,而不是别人认为你所渴望的事情。
再简单一点说,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我想到了F1赛车里的偶像级人物冰王子莱科宁,前年还是去年,他在鼎盛之时毅然放弃了万众注目的F1赛场,毅然离开了热爱他的万众车迷,而选择了去参加那种低级别的轿车比赛。
很多车迷都觉得可惜万分,可是莱科宁的脸上却不再有冰王子惯有的冷峻,而是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
我为什么要按照你们认为的那样活?——每个孩子,每个成人都应该问自己这句话。
活出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认为你应该做到的自己。
倾听你内心的呼唤,找到你内心所渴望的,然后,努力朝着你本应该的样子做,你本应该的样子活。
假如你是一棵白菜,那就让自己成为你可以成为的最好的白菜。
这样你才会快乐,才会是真的自己,才会是——人生的成功。
所以——如果你还不明白,我再罗嗦一点——假如你是一棵白菜,但却按照人们所希望你的那样子,长成了一棵世界上最好的萝卜,那你的人生也不会是成功的人生。
正如那些渴望变性的人们,一个认为自己是女孩子的男孩子,或者渴望做女孩子的男孩子,即便是他做到了最成功的男人,比如美国总统,或最成功的老公,他的内心也不会感到真正快乐。
因此,人生成功与否,不是别人说了算,而是你自己说了算,你的内心才是你的主宰!!!
时隔多年,终于绕回到了我非常欣赏的这句印度哲人的话——最远的行程是原地踏步。
左岸后记:
- 扩展阅读:《怎么做最好的自己》
- 我们很听话地长成为一群有脑无心的人,一群有逻辑没情感的人,一群讲高度不讲尊重的人。我们长成为别人要求的样子,并且以此为荣。就这样,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 然,“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是不可能仅因为内心里这想就能达到的,这又需要经过很多次的内心斗争,提炼出内心真正的价值感。
- Angel这几天很心烦,她一直很努力地工作,力求得到同事的认可,却怎么也找不到归属感,因为同事们的利益之争、部门间的责任分担让一群人总在彼此推诿、相互责难,这种氛围让她很难受,受了很多委屈。她说,她好想知道老板对她的真实评价,她想得到他们的认可。
- 我告诉她,这是一道思维的墙,拆掉它才能真正健康成长,不然就会生病。第一,真实面对,去找老板,说出困惑,虚心求教;第二,强化自己,多观察,多阅读,让自己更自信;第三,给自己时间,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方向对了,走在路上就到处是风景。
不太懂 最远的行程是原地踏步 这句话……求解释
@eurqo @eurqo, 这句话,我看到时也很不解,找了出处也找不到,给作者发了邮件,正等他回复。
个人有两种理解:
1. 人不断地反观内心,日三省吾身,才能走得更远,行的是万里路,找的是自己。
2. 人不思不进,叹人生远路,何日而终。
我按第一个理解。
@左岸 @左岸,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左岸 @左岸, 左岸,我最近也很迷惑,是把所有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还是看到问题端倪的时候再采取措施?
@左岸 @左岸, 很认同你的解释,谢谢指教哈O(∩_∩)O
@eurqo @eurqo,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心@gitanjaly @一心@gitanjaly, 也许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但我觉得在这语境里应该是说人很难找到自我,但这也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嘻嘻
@eurqo @eurqo, 嗯,左岸下面的解释其实和这个是一样的意思:)天地在我心。
@eurqo @eurqo, 个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只是在原地踏步,将永远不能到达理想的地方,我们需要随心前行
收获了许多·······对人生的思考,要好好想想了·······
成长是每个人必须的,希望自己不会真的是原地踏步···
“最远的行程是原地踏步”
能解释下这句吗?不大理解,
@han @han, 泊渊的理解:
关于“最远的行程是原地踏步”这句话,说实话,这是我多年前看到的一句话,一直思索至今。
现今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人应该回归内心,回归自我,灵魂的自由与精神的提升,可以使人看到/达到这世界上更远的地方。
简单地说,建一幢更大的房子可以改变你的世界一点点,但当你的内心改变了,看世界的眼光改变了,你所处的世界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借用一句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雪中送炭的一篇文章!做好自己!做一个梦想家,也要做个实干家!毕业六年了!与老同学聚时,都在隐晦的比较着自己的所得,当然都是物质,权力之类的居多。我暗自庆幸,一路走来,我得到的可能不多,但我有一样重要的东西没弄丢,那就是我的理想,我的梦想!
有时候,放下事情来思考一下自己以后怎么办,就会想我一定要按自己的计划来执行,可是往往每天事情多得让你没办法顾及,在这个什么都需要钱的时代,要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不容易啊
迷茫的时候,看了这篇文章,感觉收获很多。
我想,我们在行走和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寻找自己。被周围的环境影响、束缚和限制,渐渐地把自己的心也丢了。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吧。所以最远的行程是原地踏步,历尽一切,回到最初的自己,像小孩般自然地快乐悲伤着。
Be the best you can.——做最好的自己。
支持这个
再远的目的地也会有到达的一天,活着不就是希望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吗。而如果你从未追问自己想要的样子是怎样,那道路漫长的永远也无法到达
生命其实就是一个圆,起点即是终点,转一圈回来,生命即是圆满。只是这样的圆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想起纪伯伦的著名话语,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鄙人境界还需提升
我来了,早前来过,感觉不错。再次从鸟类网找到这儿来,感受到一种用心表达的美好。
我博客收藏了您,欢迎有空回访!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Steve Jobs
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深入我心。
或者,一开始我们坚定的相信我们的想法是对的,可是又会在外部自以为是的抨击中渐渐变得模糊,结果只会是影响了我们正确的抉择。什么是建议,只是以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给予善意的提醒,而不是自以为是的要求,充数的所谓教导,去干预别人,让人厌恶,让人错乱!然而总有一些事情是无可奈何的,一些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么就改变自己吧,坚持自我,就渐渐让那些所有的无意义的声音如浮云一般飘散吧。
@ro361 @ro361, 学会分辨和选择也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基本常识。
@左岸 @左岸, 分辨和选择,是基本常识啊?很难诶!
或许正是我们思考太多,反而失去了自己。
好文章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真的缺少这种思想
怎么知道你是一颗萝卜种子,还是一颗白菜种子呢?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