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_90的投稿。
在古典老师创办的“新精英”网站上(http://www.xinjingying.com/)做了个荣格的心理测试。我的心智模式属于“等死模式",我觉得这个模式描述很符合自己。
拥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总是不断的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在极度的焦虑下,很不情愿的开始被迫行动。不管是最后一刻能够交出结果,还是最后连结果都没有,他们都会面临一个极度糟糕的境况。日子一长,连最后冲刺的想法都失去,慢慢成为一个等待死亡的人,这也是这种模式叫做“等死模式”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由于完美主义的病态心理而迟迟不肯行动,或者在行动中有所顾虑最终拖延至任务无法完成并为之谴责自己。其实这种心理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种心理模式中不断循环并无法自拔。
完美主义很多时候都是很脆弱的,他们总想事先谋划一个完美的计划,然后完美地去践行。然而在过程中如果哪里有一点不顺心的,就会拿放大镜来看待这种干扰,等到心烦意乱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想颠覆计划,重新计划,如果时间允许,他们可以一直在计划的胡同里转,一直找不到真正的目标在哪里;又或者等事后失败了,他们拿事情没有很好地努力作为借口来为失败开脱,然后又开始以没有努力为借口准备下一段失败。完美主义活在不断的计划中,活在没完没了的为失败开脱的借口中,活在对未来的不切实际的期待中...
其实这种心理的根本是恐惧,而恐惧内在潜藏的幕后操控就是对失败的逃避。
每个人多少都曾经会有这种状态,只是程度不一样罢了。
那应该怎么把“等死模式”转化成“超越模式”呢?
在测试结果中有几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 如何吃掉一头大象?那就是一口口吃。把您的任务分解到足够小,小到可以马上动手做为止。
- 对那些拖延很久的事情,倾听自己的内心,然后不管做与不做,做一个决定吧!
- 让自己躲开那些容易获得的小成就感,(如收邮件,接电话等),给自己留出时间,直面那些对您真正重要的,等待已久的事情。
- 找到那些经常能给自己的借口的内心对话(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吧;再不休息太累了;再睡一会才会精神好)然后在清醒的时候一条条写下自我对白逐条击破。
- 我们总等待最好的一天,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一刻。
我补充几个:
行动时问自己的问题:
失败:失败是不是那么可怕,但我一直忍受着对失败的恐惧,至少我都没有崩溃。那说明失败一点都不可怕,所以只要勇敢面对就行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挑战成功。
计划:我的具体的计划真的那么重要?他们只是来辅助我更好地前进而已,而驱动我前进的真正动力是目标,是对成长的渴望。只要我用心向目标迈进了,计划的形式和方式已经不重要了。
INTP
主要特征
1、为了认识世界,倾向于内在地运用自己的思考去寻找事物的基本原理。几乎对一切都持怀疑态度,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标准,而且自己也严格运用这些标准。高度重视智力和能力。可能:
* 既有逻辑性和分析能力,又有客观的批判能力
* 自主,好沉思
2、能超越眼前和表面看到的事物,用抽象概念把事物理论化,并加以讨论。往往是:
* 思维敏捷,有洞察力,有巧智
* 对观点和理论极其好奇
3、很快能看出矛盾和不合理并且喜欢剖析观点,再形成新的观点。能够毫不费力建立起复杂的理论系统,用以解释自己看到的现实,对常规工作虽然不觉得轻松,但是对引起你好奇心的问题肯集中精力去研究分析。
4、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对一个观点或形势能做出超于常人的、独立准确的分析。会提出尖锐的问题,向他人,也向自己挑战以发现新的合乎逻辑的方法。
给他人的印象
平时沉默寡言,只有涉及到特别熟知的领域时,才变得健谈。喜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它当作挑战,但不喜欢具体实践这些方法,除非工作要求你采取行动。不情愿去组织工作,也不喜欢做受形势左右的事情。
能宽容很多不同的行为,只在自己认为应该做的时候才争论问题和提出问题。但是,如果你的基本原则受到挑战,上述的灵活性就没有了。那时,你不再去适应外界,而是依原则办事。
由于重视逻辑和理论,在交际中,讨厌罗嗦或述说显而易见的表面事实,希望陈述事实的核心部分,但是会陈述得过于复杂、过于抽象、逻辑化,而使他人难以理解。
别人往往认为你:
* 少言,自制,平静,独立观察外界
* 独立,看重自治
发展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1、需要注意充分发展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逻辑思考。
如果没有充分发展自己的洞察力,能因找不到可靠的途径获取信息而沉溺于自己合乎逻辑的内心的体系之中。那么会感到难于表达或实践自己的观点。
如果没有发展自己的思考,可能除了洞察还是洞察,永远不会用批判的眼光分析这些洞察,或将它们融为一体。
2、如果找不到机会运用自己的才能,并使自己的贡献得到赏识,往往会感到沮丧,还可能:
* 愤世嫉俗、否定一切
* 冷嘲热讽,消极地批判一切
* 离群,不肯行动
* 爱打嘴仗,好争论
3、如果忽视感情和现实,可能:
* 察觉不到他人对信息和感情联络的需要
* 以“不符合逻辑”为由,断定某些自己或他人看重的事情是不重要的事。
* 不考虑自己的观点对他人的影响
* 不讲实际,忘记很多细节问题
4、压力很大的时候,可能会以不适当的方式向外发泄情绪。产生的这种激烈愤慨和因为伤害而产生的悲哀使他人感到害怕,也使一贯平静而自制的你感到尴尬。
总评
沉默、自主、思维敏捷、洞察力强。喜欢理论上或科学方面的追求。喜爱用逻辑和分析解决问题。喜欢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不大喜欢聚会和闲聊天。喜欢从事与自己的兴趣或爱好相适应的职业。客观、批判性强,倾向于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寻找事物的基本原理。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对一个观点或形势能做出超出常人的独立的准确分析。经常提出尖锐的问题,向他人及自己挑战以发现新的合乎逻辑的方法。可能忽视感情和现实,需要注意发展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嗯.分解的很详细.原来我也是追求完美主义的等死模式.
我也是完美主义的最求着,看了之后感触颇深,改变谈何容易啊~
我也是啊,喜欢拖拉,纠结!
主要是有自己的目标!心态放整,什么主义并不重要!
这篇文章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人而写
经常的借口: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吧;再不休息太累了;再睡一会才会精神好
很多时候不是害怕失败,而是逃避一件不情愿做的事,比如某个不太想打但是又得打的电话
这样拖下去的后果是,好像是在完成一项工作,久而久之以至于到后来想起这事会头疼,根本不想碰。这就是后果!
所以,以后要加强执行力!其实很多事情是拖延久了才让人感到头疼,原本也没那么难
INFP
人生就得有目标
测试了一下自己,属于ISTJ
主要特征
1、非常注重外部的具体事物,并喜欢单独地思考这些问题。喜欢先充分收集各种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综合考虑当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从理论出发,运用理论去解决问题。
因此,具有下列特点:
* 务实、敏感和实事求是
* 有条不紊
2、依靠理智的思考来做出决定,采取客观的、合乎逻辑的步骤,不会感情用事。从整体全局来把握事件,而不是片面地把握事物的一个方面。
因此多倾向于:
* 逻辑性和分析性
* 独立性
* 讲道理
* 做事有计划
3、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及逻辑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把这样得来的观点看做标准,坚信它的真实性。只有在事实证据证明某种其它方法会带来更好的结果时,才会相信新的观点。
确实,是一种恐惧在作祟,我想达到中等程度了,得时刻留意
ENTP
主要特征
1、热情而有创造性。你的世界充满可能性,有趣的观念和激动人心的挑战。困难对于你是一种激励,能快速对困难做出创造性的反应,并投身于行动中。主要倾向于对外在事物做抽象的概括,喜欢在生活中运用技巧。
通常:
* 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聪明
* 理论性,概念性,好奇
2、能内在地运用自己的思考去分析形势和形成自己的观点,不会感情用事。崇尚能力、智慧、准确和效率。
往往:
* 善分析、有逻辑性、理智、客观
* 决断又好问
3、有进取心和聪明才智。能做出计划,但不爱被条条框框限制住。问题越富有挑战性你的解决办法就越好。凡是引起你兴趣的事情,几乎都能做。
4、始终关注周围环境,寻找各种机会和可能。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模式和联系,而且似乎常常可以展望到将来。长于发掘出理论中新的概念,然后有步骤地分析这种概念存在的可能性。善于理解系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这些系统时表现得有魅力、有智谋。
给他人的印象
顺乎自然,而且善应变。你觉得日程和标准的办事程序会束缚手脚,只要可能,就避开这些。非常会洞察他人的态度,而且会通过自己的热情和能力,鼓动人们支持你的看法。
谈话的方式总带有挑战性和刺激,喜欢争论,善辞令,脑筋快。然而,当陈述自己的基本思考原则时,却可能感到局促不安,而且说话紧张、不连贯。
别人一般这样看待你:
* 独立,自主
* 活泼,热情,精力充沛
* 决断,直言不讳
发展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1、需要注意充分发展逻辑思考和抽象的理论思考能力。
如果没有发展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可能找不到可靠的途径去评价自己的理论认识,也制定不出实践这些理论的方案。那么除了热情还是热情,没有什么成就。
如果没有发展自己的抽象理论思考能力,可能收集不到组成理论的适当信息,只剩与现实无关的空洞思考。
2、如果找不到机会运用自己的才能,并使自己的贡献得到赏识,往往会感到沮丧,还可能:
* 变得性急,粗鲁,易伤人
* 批评他人,特别是那些在ENTP型的人眼中效率低,无能力的人。
* 变得不肯服从,好斗
* 不专一,无法集中
3、如果过分忽视情感和现实,就可能:
* 不关心实施自己的洞察所需要的细节和常规
* 对于自己的观点和计划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不够重视
* 过分的,不适宜的富于挑战性和刺激性
4、感到压力很大的时候,可能会被细节纠缠而失去自己善于找可行性的能力。那么,就会专注一个微小的或曲解的细节,以为它至关重要。
总评
敏捷、有创造性,长于许多事情。有鼓励性的伙伴,机警、直言。在解决新的、挑战性的问题方面富于机智,但可能忽视日常工作。易把兴趣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能轻而易举地为你的要求找到合乎逻辑的理由。始终关注周围环境,寻找机会和可能。看得见别人看不见的模式和联系,而且似乎常常可以展望到将来。善于找出概念上的可能性,然后从战略上分析这些可能性;善于理解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这些系统时表现有魄力有智谋。可能忽视情感和现实,需要注意发展逻辑思考和抽象的理论思考能力。
在做事情的时候追求完美是完美主义么?
泛成功学”模式
我属于“受害者”模式。。。
很多人都是等死模式,拖延,恐惧造成不敢行动,最后只能等死。
好像在《读者》上还是《青年文摘》上看到过写“等死模式”和“穿越模式”的文章。。
让自己躲开那些容易获得的小成就感,(如收邮件,接电话等),给自己留出时间,直面那些对您真正重要的,等待已久的事情。